計量工作是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之一。作為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宿遷市計量測試所(以下簡稱市計量所)聚焦產業發展和民生需求,多舉措提升計量服務水平,優化計量服務供給,打出一系列惠民利企的計量服務“組合拳”,為地方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計量技術支撐。
無微不至
“斤斤計較”護民生 只為百姓“秤”心如意
計量與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市場里使用的電子秤、定量包裝商品等是否缺斤短兩,水電氣表、出租車計價器準不準,配鏡的驗光機、醫院的醫療設備是否計量準確等,這些都是群眾關心的問題,直接關系到群眾的消費權益,甚至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市計量所始終瞄準群眾需求,牢牢抓住民生這一主題,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在服務和改善民生上精準發力,保障群眾切身利益。該所用“斤斤計較”的計量精神守護民生, 讓群眾對計量服務信得過。近年來,該所以讓群眾“加放心油、坐放心車、買放心菜、戴放心鏡、就放心醫、用放心水電氣”為目標,對加油站、出租車計價器、集貿市場(商超)、眼鏡店、醫院、民用三表(水表、電表、燃氣表)等領域涉及民生的計量器具全部實施免費周期檢定,用真心真情做好民生服務。2022年累計檢定7萬余臺件,確保強檢計量器具計量準確,讓精準計量滲透群眾生活的柴米油鹽和衣食住行,全力保障民生。
今年疫情期間,市計量所落實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全力做好測溫儀器計量檢測工作。一方面開通綠色通道,優先保障耳溫計、額溫計、紅外測溫儀等疫情防控相關計量器具的檢定工作,確保隨到隨檢,隨檢隨取;另一方面,主動擔當作為,組織技術人員第一時間深入高鐵站、汽車站、商場、超市、住宅小區等,對防疫用測溫計量器具進行現場比對和檢測,為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春風化雨
服務“增量”換市場主體負擔“減量”
市場主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保市場主體就是保就業、保民生。面對疫情沖擊,市計量所想市場主體所想,急市場主體所急,以服務“增量”換市場主體負擔“減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該所做好“加減法”,一方面以需求為導向,精準施“測”,用服務做“加法”傾力紓困解難、助企發展;另一方面強化減免涉企收費,支持復工復產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以費用做“減法”,讓企業“輕裝上陣”,為市場主體提質升級添底氣、增動力。
2022年2月10日,市計量所接到運河宿遷港產業園工作人員的求助電話:“我們這有一批電能表,共4370只,關系到產業園部分項目的按時推進,檢測時間只有40天,需要你們的大力支持!”接到訴求后,該所快速響應,緊急調度,一方面特事特辦,安排專人對接,優化服務流程;另一方面抽調多名檢測人員,加班加點檢測,全力協調解決電能表計時計費問題,最終提前完成檢測工作,為運河宿遷港項目后續實施爭取了寶貴時間。這種事并非個例:泗洪中泰熱電有限公司建立“精密壓力表標準裝置”企業標準,因疫情影響,無法到現場考核,市計量所通過遠程線上考核的方式解了企業燃眉之急;宿遷昆侖燃氣有限公司因市區在用燃氣表面臨到期輪換,有大批量新表急需首次檢定,市計量所主動作為,調配相關檢測資源,解決燃氣表首檢難題;江蘇三元輪胎有限公司、新亞強硅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打算建立壓力表企業標準,但不知道如何建標,市計量所詳細指導相關建標流程,并主動告知建標材料的填寫注意事項……一系列計量服務供給,照亮市場主體前行之路,積聚起更多發展動力。
做好服務“加法”的同時,市計量所還不忘做好費用“減法”。市場主體負擔少一點,生機和活力就多一分。2022年4月,市計量所出臺助企紓困六條措施,為各類市場主體送上了“政策大禮包”。實施至今,一大批市場主體從中受益,堅定了發展的信心。梳理六條措施不難發現,既有階段性措施出臺,也有工作機制的創新;既有針對性的減免優惠,也有普惠性的幫扶舉措。這些政策措施既管當下之用,又謀長遠之策,讓市場主體“輕裝上陣”,釋放無限潛力,為高質量發展培育強大勢能。
客戶至上
給服務“加溫度”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近年來,市計量所匯聚計量服務要素資源,緊扣客戶需求,優化計量服務供給,創新工作方式,積極探索“互聯網+計量”新模式,開發上線“互聯網+計量”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以互聯網為依托,為客戶提供計量器具“檢校狀態查詢、證書防偽查詢、電子證書下載、計量器具托管”等管家式精準計量服務,形成了全過程、一站式計量服務體系,實現查取證書由線下到線上,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只需要注冊成為平臺用戶,輸入相應信息便可查詢已送檢計量器具的檢校狀態,已檢測完的計量器具只需點擊下載按鈕即可下載電子證書。再也不用來回跑,太省事了!”2022年5月26日,在平臺上下載了電子證書的宿遷科思化學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女士十分欣喜。
“如何給企業帶來切實便利的同時,又能滿足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是我們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市計量所相關負責人說,“為此,我們整合資源,開發上線了‘互聯網+計量’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有四大功能:檢校狀態在線查,用戶只需輸入企業名稱和委托單號,即可看得見送檢儀器的檢校狀態是‘校驗中’還是‘已完成’,徹底解決了用戶送檢儀器往返跑路的問題;證書真假易甄別,用戶輸入證書編號和樣品名稱,即可查詢校驗日期、校驗結論、校驗單位等信息,有效滿足用戶對證書真實性、權威性、合法性要求;電子證書免費下,用戶通過平臺可免費下載已經檢校完成的儀器的電子證書,電子證書加蓋了經認證的電子印章,便于客戶使用、管理和儲存,與紙質證書效力等同;定期檢定可預約,平臺用戶可根據計量器具的檢定周期,先將要送檢的計量器具臺賬錄入平臺,提前預約檢校服務。該平臺的上線使我們與客戶‘面對面’減少,‘心貼心’更強,真正做到了服務‘零距離’,服務‘不掉線’。”
精益求精
服務水平再上新臺階 讓“事”與“業”更匹配
一直以來,市計量所始終秉持“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原則,緊緊圍繞全市群眾生活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所需,把加快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全面提升計量服務水平作為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是指經過政府計量行政部門考核、批準,作為統一本地區量值的依據,在社會上實施計量監督和具有公證作用的計量標準。當因量值不一致而發生糾紛時,可以由它進行仲裁,其數據具有權威性和法律效力。社會公用計量標準作為統一量值的法定依據,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
經過多年發展,市計量所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取得明顯進步,較好地保證了全市單位制的統一和量值的準確可靠,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支撐和保障作用。目前,該所計量體系日益完善,擁有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34項,可開展185個項目的檢測工作,已建成涵蓋幾何學、熱工、力學、電磁、無線電、時間頻率、聲學、光學、化學和電離輻射十大專業領域的計量體系。
今年以來,市計量所積極推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立工作,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社會民生經濟發展,統籌謀劃,致力創新,2022年又新建了14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進一步完善了量值溯源體系,使計量服務水平再上新臺階,努力實現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與社會發展需求同步同軌。其中,《烘干法水分測定儀檢定裝置》《電容法和電阻法谷物水分測定儀檢定裝置》《容重器檢定裝置》三項涉糧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有力保證了糧食收購中計量器具的準確,保護了廣大種糧農戶的合法權益,維護了全市糧食市場公平交易秩序。另外,還有多項計量標準正在申報中,如《電動汽車非車載充電機檢定裝置》和《電動汽車交流充電樁檢定裝置》,這兩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的建立為即將到來的充電樁強制檢定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將有力維護新能源汽車充電市場的計量秩序,促進市民綠色出行。
下一步,市計量所將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大局,聚焦產業發展和民生需求,找準工作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充分釋放計量效能,精準施策、開拓創新,切實保障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等領域量值準確可靠,夯實法制和民生計量基礎,持續提供更高水平的計量公共服務。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8-27
2025-07-16
2025-07-01
2025-06-04
2025-05-20
2025-05-09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