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2025〕12號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關于《2025年度陜西省依法授權法定計量
檢定機構發展計劃》的公告
為加強全省量值溯源體系建設,整合和發揮全省計量資源優勢,穩妥推進全省依法授權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發展,順應和滿足全省各行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計量需求,根據國家計量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和省局《陜西省依法授權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規劃與發展實施方案(試行)》部署要求,現就2025年度陜西省依法授權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發展計劃明確如下。
一、發展目標
根據《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意見》(陜政發〔2022〕23號)和市場監管總局《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監督管理辦法》《計量標準考核辦法》《計量授權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按照省局《陜西省依法授權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規劃與發展實施方案(試行)》部署,結合2025年陜西省各行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計量需求,本著“積極審慎規劃、嚴格規范管理、穩妥有序推進”原則,經省局研究,2025年擬規劃授權3-5家法定計量檢定機構。
二、規劃領域
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我省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所確定的24條重點產業鏈及其相關行業企業的計量需求,以及省局關于質量強縣強鏈強企的工作部署,經廣泛征求意見和專家研究討論,2025年省局決定在低空經濟、先進裝備制造、氫能、低碳環保產業領域各規劃授權1-2家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圍繞該4個行業領域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的計量技術需求,動員組織有意愿、有條件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國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民營企業等相關力量在計量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先進測試方法研制、新型專用設備研發等方面開展計量技術服務工作,以強化和發揮計量在服務該4個行業發展中的基礎保障、質量引領和技術支撐作用。
(一)低空經濟產業領域
低空經濟產業是指以真高1000米以內(部分場景延伸至3000米)空域為運行環境,以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直升機等為載體,融合制造(航空器制造、零部件與材料、作業裝備)、飛行(運輸飛行、作業飛行、休閑娛樂)、保障(基礎設施、管理技術)、服務(教育與會展、跨界融合)為一體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圍繞低空經濟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計量需求分析與檢測術技術及裝備研發,提供全方位的計量技術支持。
?1.輕量化材料技術?
?碳纖維復合材料?:減輕機身重量30%-50%,顯著提升飛行器續航與載荷能力。目前國產碳纖維自給率不足20%,高性能型號仍依賴進口。
?2.能源與動力技術?
(1)?高能量密度電池?:當前鋰電池能量密度285Wh/kg,目標需達400Wh/kg以上,方可滿足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最低航程要求;快充技術需實現5C充電速率(12分鐘內完成補能)。
(2)?新型能源探索?:氫燃料電池(續航是鋰電池3-5倍)、碳-14同位素核電池(能量密度達3.5Wh/g,鋰電池的11倍)。
(3)智能控制系統?
a.?飛控系統?:提升高算力芯片國產化率,實現和優化混合動力動態功率分配算法。
b.?AI決策系統?:空域調度、故障預測,需融合機器學習與實時數據處理。
(4)低空智聯網技術?
a.?通信導航融合?:5G-A/北斗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當前通信覆蓋率不足30%,制約規模化應用。
b.?空域管理平臺?:解決“看不見、叫不到”問題,實現飛行器全生命周期監控。
(二)先進裝備制造業領域
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是以高新技術為依托,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智能化等先進性能裝備的產業集合。關鍵技術包括智能制造、高精度加工、增材制造、智能控制、新材料、維納制造等。
圍繞高端數控機床與精密加工、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智能裝備與工業機器人等,實現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態化的現代化生產模式,開展先進裝備制造業計量需求的深度分析與技術研發,并提供全方位的計量技術支持。
1.高端數控機床與精密加工
(1)針對高精度激光干涉儀、三坐標測量機、納米級輪廓儀等用于幾何量精密測量的核心設備,開展計量溯源技術研究,確保微米級定位精度與納米級輪廓測量的準確性。
(2)圍繞紅外熱像儀、動態振動傳感器、溫度漂移補償系統等熱變形與振動監測設備,建立完善的計量溯源體系,保障機床在加工過程中熱誤差與振動誤差的精準監測。
(3)面向觸發式測頭、激光共焦顯微鏡等在線測量設備,構建動態計量溯源機制,滿足加工過程中實時尺寸檢測與輪廓掃描的高精度要求。
2.航空航天裝備制造
(1)針對激光跟蹤儀、CT 三維檢測系統、電子散斑干涉儀等復雜結構測量儀器,開展空間坐標與密度參數的計量溯源,確保航空航天復雜零部件三維形貌與內部缺陷檢測的可靠性。
(2)圍繞萬能力學試驗機、熱機械分析儀等材料性能測試設備,建立基于標準砝碼與熱標準物質的計量溯源路徑,為航空航天材料的力學性能與熱穩定性測試提供精準計量支撐。
(3)面向環境試驗箱、振動臺等航空電子設備環境試驗設備,依據相關標準開展溫濕度控制、振動頻率等參數的計量溯源,保障設備在極端環境下的性能驗證精度。
3.智能裝備與工業機器人
(1)針對機器人性能測試儀(如 API 激光跟蹤儀)、視覺靶標系統等用于機器人運動精度測量的設備,構建基于標準運動軌跡的計量溯源體系,確保機器人末端定位與姿態控制的毫米級精度。
(2)圍繞視覺傳感器、力觸覺傳感器、激光雷達等感知系統核心部件,以及標準測力儀、光學校準靶標等配套設備,建立多參數協同的計量溯源機制,保障機器人感知系統的環境識別與力覺反饋精度。
(3)面向高速視覺檢測系統、工業物聯網計量模塊、邊緣計算節點等智能制造過程測量設備,開展時間頻率基準與數據傳輸標準的計量溯源,滿足產線高速檢測與實時數據交互的精度需求。
4.智能交通裝備和精密壓力測量系統
道路動態稱重檢測系統,車輛外形廓智能檢測系統,動態公路車輛自動衡器,車輛信息檢測設備,高精度液壓試驗機,高精度力傳感器、精密壓力測量、重量變送力傳感器,稱重顯示器,機動車輪軸識別激光雷達、應用單元、網絡攝像機及應用軟件,數據采集與處理設備。
(三)氫能源產業領域
針對不同氫能應用場景,開展氫能制、儲、運、用環節計量技術攻堅,研制在線檢測設備,制定相關氫能計量技術規范,開展氫能源產業鏈計量器具量值溯源傳遞,為氫能源產業提供計量技術支撐。
1.制氫環節:包括:工業副產氫提純就近供給、規模化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以及工業副產氫變壓吸附提純裝備、氫氣純度檢測設備,質子交換膜 (PEM) 水電解制氫裝置、高溫固體氧化物水電解(SOEC) 制氫裝置、熱分解制氫裝備、PSA吸附劑、控制閥組、選擇性透氫膜、傳感器等制氫關鍵設備和材料研發等環節計量技術支持。
2.儲運環節:包括:①35兆帕以上高壓氣態儲氫裝備、低溫液態儲氫裝備、氫氣液化裝備、大容積液氫存儲罐、液氫運輸及加注、遠距離純氫管道輸送等儲運設備研發;②有機液態儲氫、合金固態儲氫、多孔碳氫氣吸附、多孔聚合物氫氣吸附等儲氫材料的研發等環節計量技術支持。
3.加氫環節:包括:氫氣加注機、氫氣壓縮機、加氫站用儲氫瓶、調壓裝置、干燥系統、氣體增壓泵、壓力傳感器等計量檢測。
4.用氫環節:包括:低成本、大功率、長壽命的燃料電池電堆規模化生產;石墨雙極板、金屬雙極板,低鉑、高反應效率膜電極規模化生產;與汽車測試標定體系完全接軌的大功率高性能電堆測試平臺、空壓機及循環泵測試平臺建設等環節計量技術支持。
(四)低碳環保(雙碳)領域
圍繞能源計量、碳排放監測、碳匯與新能源、碳交易等低碳環保領域的創新發展,聚力開展計量技術攻關,研制在線檢測設備,構建系統化計量技術規范體系,建立覆蓋全鏈條的計量器具量值溯源傳遞機制,為低碳環保產業鏈各環節提供精準可靠的計量技術支撐。具體如下:
1.碳排放監測設備的計量技術攻堅,聚焦在線監測儀器、便攜式氣體分析儀等核心設備,開展氣體濃度測量精度提升、動態校準方法研究,建立基于標準氣體溯源的量值傳遞體系,滿足污染源實時監測與排放數據核查需求。
2.能源計量設備的量值溯源體系,構建針對智能電表/熱表、衡器等能源計量關鍵設備,建立從國家計量基準到現場器具的全鏈條溯源路徑。為能源消耗與碳排放量化核算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3.碳匯與新能源設備的計量技術創新,面向激光雷達(碳匯測量)、光伏電站電能表等設備,開發高精度三維坐標溯源技術與光電轉換效率校準方法。保障森林碳匯核算與綠電交易量值的可靠性。
4.碳交易測量設備的計量規范制定,針對氣相色譜儀、碳足跡核算軟件配套設備等碳交易核心測量裝置,研制超純標準物質,建立多組分氣體分析溯源體系。通過標準碳樣校準元素分析儀,規范碳足跡核算軟件算法參數,為碳配額核算與交易核查提供計量保障。
?三、受理審批程序
為確保授權機構首次申請“計量標準器具核準”和“承擔國家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任務授權”規劃、評審、審批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公開透明,具體受理審批程序如下。
(一)計劃公告。此計劃在省局門啟網站向社會予以公告公示,公告期為30個工作日。
(二)申報初評。公告期結束后,對第三方國防科工、國有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力量首次申報建標和計量授權的計量技術機構(單位)的書面材料進行匯總,組織專家依據市場監管總局《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監督管理辦法》《計量標準考核辦法》《計量授權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和年度計劃要求進行資料預審。預審內容包括信用審查,核查取得營業執照以來的企業信用,以及聘用人員的合同及保險繳納情況。同時組織相關專家赴機構進行現場核查,并形成核查建議。對不符合條件的要及時告知不予受理并說明原因;對符合基本條件的,通知申請單位參加集中評審,并告知申請單位自行承擔市場投入風險,簽署《申請計量授權風險告知書》和《申請計量授權風險責任自我承擔承諾書》。
(三)集中評審。由省局組織。評審組人員由省局反壟斷局、機關紀委、計量處和技術專家組成,按照招標投標程度組織實施。申請單位介紹情況并回答專家提問,由評審組依據《陜西省首次申請計量標準和承擔國家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任務授權的授權機構評價體系》進行評判打分。
(四)公告結果。由評審組根據年度計劃、初評情況、現場核查情況和集中評審情況,評選出符合要求的單位,由省局在官方網站公示5個工作日。
(五)審核批準。對公示期滿且無異議的,由省局印發授權批復文件。
????????????????????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 2025年6月13日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7-01
2025-06-04
2025-05-20
2025-05-09
2025-04-16
2025-03-12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