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文斌同志又一力作《質量天下》出版了,為我國質量工作的研究者、管理者、踐行者提供參考,甚是可賀。文斌曾從事海上航天測控十余載,擔任我國遠望三號航天測控船大副,足跡遍及三大洋。夜讀《質量天下》,我腦海中常浮現這樣一幅畫面,列列的海風,拉扯著他的衣角,也牽動著他的思緒回到遙遠的過去,憧憬明媚的未來。正是艦船管理職業敏感,讓他更多關注我國裝備制造的質量問題,進而開啟質量發展規律研究;正是工作經歷特殊,讓他觀察質量這一命題時有著更宏大的視角、更廣闊的視野;正是胸懷質量天下,讓他不斷研究質量發展規律,探索質量的未來之路。
站在戰略的視角看質量,才能堅定質量抉擇。本書系統回顧了英國、德國、日本、美國、法國以及亞洲四小龍和新興經濟體國家的質量振興歷程。從德國的“以質量推動品牌建設、以品牌助推產品出口”的國家質量政策到日本“質量救國”戰略,從美國的全民質量意識運動到俄羅斯質量運動,以及韓國的21世紀質量趕超計劃等,各國振興之路奇崛艱辛,戰略選擇驚心動魄。我們可以發現,無論強國弱國、大國小國,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都把質量作為重要戰略,逆襲崛起,鑄就輝煌。正如作者所說“國運因質量改變”。在錯綜復雜的經濟競爭中,質量成為許多國家的價值追求,成為和平占領市場最有力的武器,成為國家富強社會發展的強大驅動力。面臨新舊動能轉換和增長動力轉折性變化,我們只有推動質量提升,提高質量效益,實現從技術到產品、從產業鏈到價值鏈的整體突破,才能推動經濟新動力向高級形態演進,順利實現轉型升級。
站在系統的視角看質量,才能優化質量治理。作者揭示了裝備制造、工程建造、日用消費和食品安全等不同領域的質量問題,描繪了美國、中國和日本的“質量月”活動,以及巴西的質量年活動等群眾性質量活動,分析了日本“戴明質量獎”、美國“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和“歐洲質量獎”、韓國質量管理獎、墨西哥國家質量獎、印度拉吉夫·甘地國家質量獎等激勵措施,梳理了質量管理的專職質量檢驗、統計質量控制、全面質量管理和精益質量管理等階段性特點。長篇巨制,描繪了質量發展的歷史畫卷,也提醒我們質量內涵的豐滿復雜。國際標準化組織對質量的定義是,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一定意義上說,質量既有物質屬性也有意識屬性,既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發展運動、無處不在。只有堅持系統觀念,促進質量治理多元化、系統化,才能推動市場自由和法治規范相結合、正面激勵與負面懲戒相結合、市場監管與質量促進相結合,不斷提升質量治理能力和水平。
站在科技的視角看質量,才能增強質量發展動力。本書專設“科技的力量”“質量支柱”兩章,分析三次工業革命進程中的產業興衰和質量變遷歷史,描述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為質量提供支撐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科技創新和質量管理是影響質量總體水平的兩大關鍵因素。科技創新解決的是產品原創問題,推動新產品的產業化;質量管理解決的是產業化后產品質量一致性、可靠性問題,維護質量穩定并不斷降低成本。同時,包括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為一體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為質量評價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很多人講,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質量基礎設施強者得天下。特別是在當前全球市場競爭日趨復雜、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促進施行更高的技術標準、更嚴的規范流程、更優的檢測認證,才能提高質量標準和質量競爭能力,推動中國制造、中國建造、中國創造和中國服務走向世界。
站在人文的視角看質量,才能不斷實現質量超越。作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幫助讀者理解質量的內涵和規律,特別是關注消費者保護、工匠精神、品牌建設、質量召回等政策,更是體現出濃厚的人文情懷。質量體現著人類的勞動創造和智慧結晶,體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溫度的質量工作才能符合群眾所盼。目前,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加快消費結構升級愈發重要。拉動內需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購買能力,由居民可支配收入決定;二是購買意愿,由消費偏好,市場供給等因素決定。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居民購買能力提高后,購買意愿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逐漸凸顯。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質量的評判標準不再僅僅依靠“合格率”,更重要的是追求消費者“滿意度”。必須適應新的多樣化的消費特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質量供給來激活消費需求,在追求卓越中不斷實現質量超越。
站在未來的視角看質量,才能提前布局質量之戰。未來已來。作者敏銳地意識到“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對質量發展產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意識到“我們尚無法明確知道質量未來發展方向,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即將到來的是一場大變局;我們可以明確的是,誰掌握了質量大變局的主動,誰就將占據未來發展的世界制高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孕育興起,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制造業交互融合,深刻改變著制造業的發展理念、方式,不斷催生協同創新、智能生產、個性定制等新模式。美國的“先進制造”、德國的“工業4.0”、英國的“英國制造2050”,日本的“下一代制造”、韓國的“制造業創新3.0戰略”,都作出提前布局。世界質量競爭,風云再起,我們已無路可退!建設質量強國,正當其時,我們必須勇往直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質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指引質量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我國創造了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出口世界第一的經濟奇跡,特別是質量政策日益完善,質量提升行動全面推進,質量安全監管有力有效,質量競爭力水平持續提升。黨中央明確提出,新時代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標志著我國質量工作從萌芽階段、振興階段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標志著我們在解決了“有沒有”、“快不快”問題后,工作重點轉為解決“好不好”問題。經濟轉型的關鍵期,正是質量提升的反復期和質量強國的爬坡期,強國之路任重道遠,絲毫松懈不得、馬虎不得。
選擇了道路,不必在意先邁哪只腳,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邁出了堅實的腳步。上世紀80年代,海爾公司張瑞敏帶頭砸掉76臺不合格的冰箱,也砸出海爾員工“零缺陷”的質量意識;杭州武林門廣場那場銷毀劣質“溫州鞋”的大火,喚醒溫州人的血性,也樹起“質量立市、名牌興業”的溫州形象。我也希望《質量天下》能像一簇火苗,燃起更多人關注質量、關心質量、參與質量的熱情,推動我國質量強國建設邁出堅實的步伐,踏上宏遠的征程!
書評作者:馮軍,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