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久久久,日韩区国产区,亚欧日韩另类中文欧美,亚洲精品一区av

中國計量網 http://www.www.meettree106.com/
中國計量網——計量行業門戶網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能源計量

穩扎穩打強基礎 凝心聚力創未來 北京市能源計量基礎能力建設啟示錄

發布時間:2019-04-12 作者: 來源: 瀏覽:2403

如果說數據分析和決策能力決定了能源管控水平的上限,那么能源計量基礎能力則決定了能源管控水平的下限。能源管控要實現精細化、數據化管理,少不了能源計量為其提供完整、準確、可靠的能耗數據。沒有能源計量,就會出現家底摸不清、問題查不出、管理上不去等問題。隨著新時代計量技術的不斷發展,能源計量已經可以完全擺脫人工錄入的傳統模式,通過智能器具和能源管控體系,可以持續獲取能耗數據用于分析、比對、預警等工作。但由于涉及單位廣、計量品種多、安裝條件復雜等情況,能源計量基礎能力建設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北京市能源計量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始于2014年,歷時四十余月,經過十數個政府部門和數百家用能單位的共同努力,已率先構建起了全過程覆蓋的標準體系,能源計量器具配置更加完善,能源資源計量量傳溯源體系全面提升,“互聯網+”智慧能源計量的基礎基本建立。北京市能源計量工作正逐步由單一的數據采集向數據挖掘、分析、利用全方位拓展,基本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的能源計量能力構建新模式。

一、 建設過程

1.開展摸底調查

20145月,為提高能源計量基礎能力建設工作管理全過程的準確性,北京市針對全市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含)以上重點用能單位,開展了一、二級能源計量器具配置情況摸底調查(見圖1)。向重點用能單位發放《調查問卷》、《一級能源計量網絡圖及其計量器具配置表》、《二級能源計量網絡圖及其計量器具配置表》,并開展填表培訓。通過對近300份回收問卷的信息分類整理與研究,掌握了全市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器具配置狀況及特點,了解重點用能單位的能源計量管理狀況及對能源計量建設的認知程度,匯總解答用能單位遇到的問題,形成了《2014年北京市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置情況調查報告》,為項目順利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摸底調查技術指導圖

2.制定基準價格

電、氣、水、熱等計量器具種類繁多,中外品牌價格差距懸殊,如何確定能源計量器具的獎勵基準價格,確保財政資金合理、合規使用,是實施能源計量基礎能力建設的一項關鍵任務。北京市結合本市實際,對電、氣、水、熱等市場主流能源計量一、二級表計開展了廣泛調研,充分征集計量器具制造企業、計量器具銷售企業、能源供應單位、重點用能單位和行業專家意見。經過9個月調研,最終發布了《北京市2014年度市場主流能源計量器具類型及財政獎勵基準價格》(京發改[2015]574號)(以下簡稱“基準價格”)。文件推薦北京市范圍內適用的主流電、氣、水、熱一二級計量儀表計類型,并明確了各類型計量儀表計的財政獎勵基準價格(見圖2)。

“基準價格”是國內首次推薦時下適用的主流電、氣、水、熱計量儀表類型的指導性文件,不僅能有效引導重點用能單位在能源計量器具配置中的器具選型,為用能單位采購計量器具提供參考價格,還起到合理控制財政獎勵資金規模、提高財政獎勵資金使用績效的作用。

 

2 基準價格修訂研討示意圖

3.編制計量標準

2014年以前,我國僅有50余項能源計量領域的標準,國家、行業的邊界相對寬泛,內容較為單一,缺少相互協調和銜接。地方標準多為管理評價,缺少技術標準,難以滿足北京市用能單位能源資源計量器具的規范化、標準化、智能化配置要求。因此,在配備工作開始之前,北京市組織專家團隊確定標準安裝的關鍵環節,圍繞能源計量器具的全生命周期,編制了《能源計量器具配置規范》、《能源計量器具安裝規范》、《能源計量器具選型要求導則》等9項能源計量標準和操作規范,是全國首次構建起的比較完善的能源計量標準體系,為能源計量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和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4.配備計量器具

2015年初,北京市開始具體實施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和智能化配置工作,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方案申報、項目施工、雙重驗收、撥付資金四個階段,具體工作流程如圖3所示。 

 

3 北京市能源計量基礎能力建設工作流程圖

二、 取得成效

截至2017年年底,北京市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升級改造全部完成。一級計量器具主要由以北京市電力公司、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北京市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四大集團為首的能源資源供應單位負責實施,已完成改造的重點用能單位一級計量儀表配備率達到100%,智能化率達到87.8%以上。二級計量器具由重點用能單位自行配備,包括水、電、熱表的改造,改造量共計42473臺,改造后配備率平均值從39.00%提升到了88.16%,智能化率從50.50%提升到了96.33%(見表1)。

1 二級能源計量器具配置和智能化升級改造情況

單位:臺

表計類型

改造前

改造量

改造后

實際

安裝

配備率

智能

化率

新增

更換

合計

實際

安裝

配備率

智能

化率

水表

4756

31.54%

30.11%

7131

2267

9398

11887

78.83%

91.11%

電能表

19211

41.08%

54.97%

23346

7747

31093

42557

91.01%

97.88%

熱量表

1424

43.51%

58.22%

1534

448

1982

2958

90.38%

95.03%

合計

25391

39.00%

50.50%

32011

10462

42473

57402

88.16%

96.33%

三、 主要經驗

能源計量基礎能力建設項目是一項復雜程度高、涉及單位多、工作流程長、質量要求嚴的工作,特別是該項目涉及市級財政獎勵資金,對于項目規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主要涉及兩大問題,一是如何保證工程質量,確保財政獎勵資金的合規性、公平性和合理性,二是如何激發用能單位積極性,使企業配合工程要求和進度安排。對此,北京市形成了主要工作經驗如下:

1.責權分明,建立多層級管理構架

北京市的能源基礎能力建設工作涉及單位眾多,各層級單位分工明確,為項目順利奠定基礎。該項目由市發展改革委、市質監局、市財政局牽頭,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司共同推動,市級行業主管部門分類指導,各區政府分頭推進,項目組織實施單位負責組織落實,能源供應單位和重點用能單位具體實施。北京市電力公司、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北京市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能源供應單位,負責實施重點用能單位相應能源品種的一級計量器具配置項目,各重點用能單位配合開展本單位電、氣、水、熱的一級計量器具配置,并負責實施本單位電、氣、熱、水的二級計量器具配置工作。能源計量建設組織架構如圖4所示。

 

4 能源計量建設組織架構圖

2.標準先行,構建全過程規范體系

為了統一工作標準,北京市針對配置、選型、安裝、驗收、數據規范、唯一性識別、遠程監管、現場校準等配備工作全過程的關鍵環節,統一編制了一套技術標準。這些標準規范要求均高于現行國家標準,例如:規定能源計量器具至少具備一個信號輸出功能端口,要求建立與行業主管部門、用能單位或第三方授權單位相關聯的能源計量器具唯一性編碼,要求建立從檢定、安裝至報廢的能源計量器具全過程遠程監控技術規范等。通過能源計量標準體系的構建,有效避免了“各自為戰、匹配困難”的問題,為后續工作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支撐作用。

3.滾動實施,編制差異化改造方案

由于各單位能源計量建設的基礎和積極性懸殊各異、自籌資金保障程度不一、施工改造周期不同,很難統一時間推進。因此,本項目采用“成熟一批,實施一批,獎勵一批”的工作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單位率先完成改造,形成示范帶頭作用,同時兼顧各個單位對項目周期的不同要求,為項目實施單位及時形成方案、實施改造和完成改造提供服務。供能單位以四大集團為中心,聯合市供熱辦、節水辦等委辦分別推進供能單位落實一級計量改造。重點用能單位以工業制造業、建筑業、零售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類別,根據各行業用能特點及計量特點分別聯合相關委辦局分類推動計量器具改造。

4.獎懲結合,采用雙激勵管理手段

該項目圍繞全市節能減碳工作的總體部署,結合各行業發展實際和計量器具管理特點,以執法檢查、以獎代補、專業培訓和宣傳引導四結合的方式向前推進(推動方式如圖5所示)。對按照規定完成重點用能單位一級、二級計量器具配置的項目單位,市財政按照計量器具購置費31.5%給予獎勵資金。對未按規定配備能源計量器具的單位,質監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依法進行處罰。同時,通過開設能源計量職業技能培訓、設立專家顧問團提供技術咨詢等方式,提升用能單位計量基礎能力。通過正負雙向激勵手段,激發企業參與能源計量基礎能力建設工作的積極性,破除用能單位的觀望情緒。

 

5 “四結合”推動方式示意圖

四、 工作展望和建議

1.嚴控用能單位能耗數據來源

目前,部分用能單位在進行能源資源消耗數據統計中,仍存在使用推算值、估計值等現象,不利于保證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因此,在進行能耗數據統計、能源審計、碳核查、清潔生產審核等工作中,建議主管部門明確能源的消耗量、物質的使用量和產生量等數據必須來自本單位計量器具數據,將計量數據作為唯一認可的數據來源。利用數據來源有效性形成倒逼機制,迫使用能單位依據GB17167—2006《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完善計量器具配置,提升自身能源計量基礎能力。

2.編制計量器具智能化標準規范

目前,對能源計量技術標準的要求主要參照《計量法》、GB17167-2006和GBT29149-2012《公共機構能源資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雖然對用能單位計量器具管理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要求,但缺少能源計量器具智能化配置的要求,導致用能單位缺乏配備智能表的動力。監查部門按照上述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進行監督執法時,只能對計量器具配備合理性進行檢查,對能源計量器具的智能化配備缺乏執法依據。計量器具智能化配備是提升能源計量水平的必由之路,建議形成地方標準或規范文件,為監查部門提供依據。

3.細化特殊情況計量管理辦法

北京市能源計量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的首要任務是為了完善計量器具的智能化配備,并與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北京)及北京市節能監測服務平臺有機銜接。因此,用能單位是重點支持對象,但實際推進過程中存在一些不易處理的特殊情況。例如:北京市重點用能單位中,有20%的單位屬于物業管理或承租方類型,主要繳費方式為物業與其承租方單位之間的“包責制”、“包費制”,多數情況下計量器具配備情況與國家要求的準則存在差異,且物業及其承租方對計量器具配置的推諉扯皮現象也較為普遍。同時,北京還存在一些總部經濟類單位,其主要能源消耗并不在北京,企業在京固定辦公能耗占本單位總能耗平均不到10%,但其全部能耗均計入其在京機構,如僅對總部經濟類單位在京場所進行能源計量改造升級,并不能有效提高企業精細化管理。因此,這些特殊情況的管理考核辦法是下一步能源計量的研究重點。

4.建立節能降耗幫扶長效機制

節能意識的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與過程,針對部分用能單位節能環保意識薄弱,對計量器具的智能化升級缺乏積極性的問題,應繼續增加宣傳力度,利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網站等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做到節能增效人人皆知,創造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持能源建設的良好氛圍。職能部門需要充分發揮“引導、監督、協調、幫扶”的作用,建立節能降耗幫扶長效機制。一是與企業建立對口聯系機制,明確責任,落實具體負責人;二是針對不同情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服務實施方案,并抓好落實;三是摸清企業用能情況、計量器具配置情況;四是抓好日常檢查,建立評價體系;五是及時總結經驗,表彰先進。

我們應該看到,長久以來,能源計量工作一直都是質樸而基礎的,但它卻是能源管控中心、能源大數據平臺、政府智慧決策等新技術、新思路的壘臺之土,為節能降耗工作站得更高、望得更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還應看到,能源計量基礎能力建設并非一勞永逸,為了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水平和不斷提升的節能精細化管理要求,能源計量需要持續的維護和升級。基礎能力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各方齊心協力、腳踏實地,共同為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力量。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訂購產品 訂購產品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市| 彝良县| 苏尼特右旗| 临洮县| 潜江市| 阿坝| 阳江市| 招远市| 唐河县| 女性| 北安市| 永宁县| 溆浦县| 盐池县| 定兴县| 山东省| 镇江市| 浦城县| 曲沃县| 英吉沙县| 海安县| 固阳县| 阿拉尔市| 屏山县| 娄底市| 阜城县| 岐山县| 肥东县| 盱眙县| 潼南县| 太湖县| 梁平县| 简阳市| 武安市| 牙克石市| 开封县| 石台县| 万州区| 泸水县| 黄平县| 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