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改負面觀點之一:在集中供暖系統中,如果一棟建筑中的某些住戶完全關斷暖氣,也會從正常供暖的鄰居那里獲得80%以上的熱量。
辨析:熱量是表示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能的多少。熱量是物理學上的導出單位,屬于廣度量,具有相加性。熱量不能直接進行測量,它是通過物體的溫度變化和物體質量以及物體的比熱進行間接測量的。熱力學原理告訴我們,當物體狀態不發生變化時,溫度若不發生變化,可認為它既不會吸收熱量也不會放出熱量。例如在一間六面全部被其他房間密封的房間里,盡管外周房間有暖氣,而中間的房間沒有暖氣,中間的房間如果溫度恒定,那么它既不吸熱也不散熱。
作者并不否認中間房間的熱量來自外周房間,但問題的關鍵是熱量的傳遞是一個動態的連續過程,當中間房間在最初吸收了外周房間的熱量后,由于沒有熱量散發的“出口”(沒有外窗和外墻的戶型可能極少,此處僅以極限條件討論),該房間的溫度很快就會達到了極限,如果外周房間溫度不再變化,該房間溫度也將保持均衡一致,沒有溫度梯差,自然就不會發生熱能的遷移,不會從外周房間吸收熱量或也不會向外周房間散發熱量。六面有“熱墻”的戶型比具有一到五面相同“熱墻”面積的其它戶型更少消耗整個供熱系統的熱。
作者以這種極限模式說事兒是“以一個極端反駁另一個極端”,其目的告訴人們鄰戶之間采暖溫度的不同,彼此會有影響,但是“80%熱損失”的說辭缺少實驗數據支持,有些含混和有失一般。實際操作中,戶間傳熱總量很難量化,又不必量化,發達國家多以基礎熱費占總熱費30-50%的比例予以平衡。有關此問題作者在《發達國家民宅供熱機制及其借鑒意義》一文中已有闡述。
熱改負面觀點之二:分戶計量用熱會造成“蹭熱戶”與“相鄰用熱戶”的交費不公平。
辨析:熱力學告訴我們熱量傳遞機理有三種基本方式:導熱、對流、輻射。對于建筑物采暖的熱損失存在著上述三種形式的混合情況,按建筑材料和建筑結構的導熱特性,房間的門窗是熱量流失的最大出口。雖然我國近些年來發展了雙層玻璃密封保溫(中間并非真空)門窗,但是門窗結構形式對熱損失的嚴重性一直沒有引起重視,例如密封不好的鋼窗、推拉平開門窗、豪華落地通頂式大窗戶(尤其是背陽方向)等。
所以,如果說鄰戶傳熱(注意:鄰戶傳熱僅為戶間傳熱的一種)是熱損失的“魁首”話,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就是測試墻體的導熱曲線和熱損失總量??墒?,實際情況千差萬別,這些數據難以獲得?!安錈帷笔峭ㄟ^空氣對流方式(戶門熱絕緣性能不良)和不相鄰的戶間“接力”式內墻導熱方式“蹭”了全樓的熱,而不僅僅是“蹭”了鄰戶的熱。
從另一個角度上看,正是因為有了不采暖的鄰戶房間,反而形成了一個“夾皮墻”的“保溫層”,從而避免了本戶型熱量直接向冷外墻外擴散,因而,斷定相鄰戶的“蹭熱”直接導致本戶室溫不達標的結論尚需進一步證實其普遍意義。
除了上述兩點以外,“蹭熱”戶也是要根據兩部熱價制的方式交納基礎熱費的,就算是基礎熱費分攤比例難以完全公平,但相比起用熱“大鍋飯”來說,分戶計量用熱已經是最好最大的公平了。除了上述兩個屬于“硬”科學的論點以外,還有很多屬于軟科學的論調:
熱改負面觀點之三:中國水質太差、熱計量器具的發展現在不成熟,尚需等待。
辨析:暖器循環用水的水質可以改進,計量儀表精度也在逐步提高。任何產品的生命周期都會經歷從誕生、成長、成熟、衰退到死亡的過程。產品的生命就是在產品應用中孕育發展的,借口產品不成熟而不應用產品,非但不能促進產品從成長期向成熟期發展,反而會加速產品死亡期的到來。
從世界范圍看,鼓勵發展使用自主創新技術和產品一直是各國政府推行的強國政策之一。
熱改負面觀點之四:制定兩部熱價的基礎熱費需要增加房間的層位、朝向、戶型和戶間傳熱的修正,目前建筑采暖和外墻圍護結構情況復雜,無法建立合理的基礎熱費占總熱費的百分比。
辨析:無需考慮這些因素。原因有二,一是,凡是標準都應該堅守一個原則??既科學又要簡單易行,過于復雜,就無法推廣執行;二是,房間的層位、朝向、戶型已經在售房時的價格上體現了,在供暖問題上不應該扯平,也無法扯平。例如冬季時,北向戶型用熱比南向戶型用熱要多,但是夏季時,北向戶型空調制冷用電比南向戶型空調制冷用電要少,諸如此類的問題怎樣扯平?
熱改負面觀點之五:如果一個集中供暖建筑系統中有較多的住戶不采暖,供暖方反而要提高耗能。
辨析:這種觀點的背景是對兩部熱價制了解得不夠,須知基礎熱費是不產生利潤的。按照國家建設部參照國外的情況發布的信息,分戶計量用熱后節約能源約20-30%。用熱人節了能,供熱人也節了能,采暖人的消費降低和供暖人的成本減少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做到同步,供熱公司還有可能提高利潤率。供熱企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1-07-15
2020-02-14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