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撞上了五十年一遇的高溫。
前些日子,全國高溫紅色預警,長江斷流,多處湖泊也相繼干涸了。但航天科工203所重點實驗室時頻同步研究組成員們的腳步卻沒有絲毫退讓,共克時艱、不辱使命,接連干成了幾件大事。
那時的南京,更是熱得出奇,連續多日,都是四十幾度。也正是那段期間,頻頻傳來有人患了熱射病的消息。即便如此,峰哥他們也須得在樓頂完成對星調試,這是衛星雙向時間比對重要的一步。但對星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反復調校大口徑天線,在三維空間逐角比對,直到與衛星對準到合適的精度,這些都是需要人工一點一點手動調整的,一刻一厘也不容馬虎。
南京的氣候和我們北方大有不同,夏季殘酷的高溫混合著潮氣,蒸得直叫人窒息。毫無遮擋的樓頂上,日頭正烈,可偏偏就在前不久,峰哥被查出對紫外線過敏,只得時刻用衣物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這一干就是數個小時。那滋味,我僅僅是想來都覺得難以忍受,可后來當我問到他,他卻只是輕松一笑,“沒辦法,任務時間緊迫,耽誤不得”。許久,我才讀懂那笑容背后的力量。
室內外多達二十幾度的溫差,不斷挑戰著人們的生理極限。他們就這樣每日穿梭在系統搭載的樓宇中,戰斗在無情的熱浪里。夜間十點,下班回酒店的路上,呼吸的仍是三十幾度的空氣,仿佛這氣候就是不愿善待這一群艱苦奉獻的人,又或是在考驗同志們攻關的決心。
在北京駐地,研究組的其他成員們同樣在戰斗。正值我所研制的某大型時頻系統驗收的節點,幾百臺設備、近千份文件,均需在一月內完成清點、測試、交付。在王主任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們分工明確,夜以繼日地持續著高強度的驗收測試工作,把這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為了可能。作為新晉寶媽的丹丹,是系統測試的主力軍,細致嚴謹的她對上百臺設備如數家珍,將繁雜的測試項目安排得有條不紊。
與此同時,地下鐘房,守時示范系統悄然誕生了。這個龐大的系統由以自研氫鐘、銫鐘為核心的幾十臺設備組成,建立了守時示范原子時,使203所成功躋身于全國建立中國標準時間的四家單位之一,同時實現了守時示范系統的全國產化。在如此的創舉背后,是同志們無數個埋頭苦干的影子。系統的正常運轉,需要將幾十臺設備聯合調控,涉及多個復雜軟件的調試。于是,這個沒有信號、“不見天日”的地下鐘房就成了易哥的“辦公室”。作為研究室首屈一指的軟件工程師,易哥還同時肩負著多個重要項目的軟件研發任務,“忙碌”便一直是他工作的主旋律。
在高溫的磨礪中,在工作的強壓下,同志們傾注的大量心血終換來了各系統驗收交付的圓滿收官!又是一場勝仗!勝利的旗幟下是一個又一個無名卻鮮艷的身影。如今,北京已秋日漸涼,始終不減的仍是那群人為時頻事業奉獻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