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能表需求趨“熱” 不合格排查尚“冷”(2004-08-25)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2227
從今年冬季開始,城鎮供熱體制改革方案將正式啟動:停止福利供熱,實行用熱商品化、貨幣化,形成誰采暖、誰交費的機制;冬季采暖的收費方式,也將由現行的“按面積”逐步被按“用熱量”收費取代。實施此項改革的一個關鍵“人物”??熱能表,將隨之更普遍地進入百姓的生活。有關專家指出,未來幾年,我國的熱能表產業將形成產值幾百億元的規模。因此,在引導生產企業下力氣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應加快建立熱能表檢測裝置的步伐,把好首檢這道關,將不合格的熱能表堵截在市場之外。
我國城鎮集中供熱面積為8.6億平方米,加之每年迅速擴張的新增集中供熱住宅面積,據保守估算,若實行每戶一表,那么熱能表的需求量要達到800萬至1000萬只以上,每年新增住宅的需求量也在100萬只左右。為其配套的各種閥門、樓門表及各種配件也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并可帶動機械、電子和信息等相關產業發展。
近年來,在推行供暖改革的前期準備過程中,計量部門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從2000年初開始,國家質檢總局就組織相關技術人員,著手制定熱能表的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并于2002年1月正式頒布,2002年3月正式執行。
據北京計量測試所流量一室主任張立謙介紹,2000年的下半年,北京市計量測試所從德國引進設備,建立起我國的第一套熱能表檢定裝置。此后的兩年內,山東省計量測試所、遼寧省計量測試所和天津市計量測試所也相繼建成了熱能表檢定裝置。但是應該看到,目前國內能開展熱能表定型鑒定和首檢工作的省級計量部門只有這4家。近年來,他們的工作量已經比較飽滿。雖然還沒有出現應接不暇的局面,但可以預見,就目前的定型鑒定和首檢的能力來看,隨著供熱制度改革的深入,市場需求的擴張,以及企業新產品的不斷開發,定型鑒定和產品首檢必將給計量檢測部門帶來巨大壓力和挑戰。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熱工處流量室主任、副研究員王東偉指出,盡快建立熱能表檢測裝置,是各省特別是北方需要冬季供暖省份計量檢測部門的當務之急。省市一級的計量檢測部門應建立相應的熱能表檢定裝置,省一級的還應具備完成新產品定型鑒定和樣機鑒定的能力,否則,將無法應付今后兩三年內可能會出現的熱能表迅速廣泛應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