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木材市場集市交易中,存在一些不法商販為牟取暴利,挖空心思,利用計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坑騙消費者的行為,主要有:
1.使用電子遙控計算器。這種計算器外表查不出問題,關鍵是使用者在計算器內安裝了一個電子遙控接受器,有效距離15米左右。當消費者在檢查加、減、乘、除數據時計算結果完全準確。但當最后結算總材積和貨款時,經營者只要離開現場,在衣袋里輕輕按一下遙控器的開關,計算數據就會按照遙控器的倍率進行放大,消費者不知不覺間被狠狠宰了一刀。這種計算器很難讓消費者識別。
2.使用雙頭真假尺。一個盒內竟能抽出真假兩把尺,其中假尺每10厘米就短1厘米,另外使用按比例縮小的鬼尺,其中每10厘米,同樣縮小1厘米,還有人為破壞,在尺的前端剪掉2至3厘米。當消費者在購買木材時,特別是在測量木材厚度和寬度時,稍不注意,經營者就會使用這些假尺。
3.利用碼單造假數據。一般消費者在測量木材時,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挑選和測量上。而這時經營者在自己用的碼單上早已填寫好幾個數據藏在夾碼單的大夾子里(經營者的碼單原來都是白紙一張,而且用的夾子都是大夾子),當最后消費者結算時,把碼單從夾子里拿出來結算,一般消費者都不會注意到碼單上已多了好幾個測量數據(市博物館的同志在鐘秀路上購買木材時,經營者使用此伎倆坑人時當場被我局檢查人員查獲,夾子里藏有6個數據,即6根木材。夾子表面數據是16根木材的數據,而實際夾子打開是24根木材的數據)。
4.經營者利用消費者不了解木材測量方法,蒙騙消費者。國家標準GB4822-2?1984計量單位中規定,長度以米為單位,量至厘米,不足1cm舍去。寬度、厚度以毫米為單位,量至毫米,不足1mm舍去。而經營者在量長度時,一般很客氣,10cm之內從不計算,如在測量一根木材時,長度量至406cm,和消費者記碼單時算400cm,似乎很客氣。但當在測量厚度和寬度分別是4.5cm和17.5cm時,經營者記碼單就按5cm和18cm計算。這樣一來,消費者不知不覺吃了虧。這根木材實際尺寸應是406cm?17.5cm?4.5cm=0.032(m3),而按照經營者的計算是400cm?18cm?5cm=0.036(m3),因此一根木材就被經營者騙去0.004m3。
5.利用假材積表來欺騙消費者。當消費者在購買木材時,對照的材積表不是按國家發布的國家標準材積表,而是地下工廠特別印刷的假材積表,在國家標準的材積表基礎上進行了數字增加。
針對以上狀況,我局加強了對市區木材市場的監督管理,一是組織木材經營者進行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專業知識培訓,并進行考試。對考試合格者,發給木材檢測人員證;二是根據《計量法》第九條規定,對木材經營者使用的鋼卷尺進行了強制檢定,并辦理強檢檔案,列入今后強檢項目;三是統一印制、統一使用木材銷售碼,并要求木材市場設立專職管理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四是多次組織對木材市場全面性突擊檢查,狠狠打擊了一些不法商販。目前我市幾個主要大型木材市場已建立了系統的管理制度,設置了專職管理員,向市民公開各種木材參考價及我市對木材市場管理的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