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對于黑洞如何輻射有新的說法 (2004-07-21)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新華
瀏覽:1815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最近承認他20多年前提出的“黑洞悖論”是錯誤的,他的最新研究很可能會解決現代物理學有關黑洞信息的長期爭論。
1976年,霍金稱自己通過計算得出結論:黑洞一旦形成,就開始向外輻射能量,最終黑洞將因為質量喪失殆盡而消失。這種輻射并不包含黑洞內部物質的信息,一旦黑洞消失,這些信息也就喪失了,這便是所謂的“黑洞悖論”。
霍金的理論與量子物理學的理論背道而馳。量子物理學認為,類似黑洞這樣質量巨大物體的信息是不可能完全喪失的。霍金對之解釋說,黑洞巨大的萬有引力場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量子物理學的理論。
《新科學家》網站14日報道說,霍金在堅持“黑洞悖論”近30年之后,向“第17屆國際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大會”組織者提出,他的最新研究將解決這個悖論,并要求出席21日將在愛爾蘭舉行的此次大會,公布自己的論文。
據該網站報道,盡管霍金并未透露他的論文內容,但他此前曾在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研討會上闡述了最新研究的細節。
出席研討會的黑洞物理學專家加里?吉本斯透露,霍金最新理論大體上是說黑洞在很長時間內持續輻射,最終會向外展開,將內部信息完全釋放。吉本斯說,“霍金的最新研究很可能是對黑洞信息爭論的一種解釋,不過還要接受學術界的檢驗。”
現年62歲的霍金是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終身教授,他曾提出一系列有關大爆炸和黑洞的理論,對量子物理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理論尚未被證實,因而受到很多科學家的質疑。
霍金21歲時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疾病,19年前喪失了語言能力。他在輪椅上度過了大半歲月,全身只有三個手指能活動。憑借一臺特殊的電腦語音合成器,他寫出了《時間簡史》和《果殼中的宇宙》兩本暢銷世界的科普讀物,從他的視角揭示宇宙神秘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