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測繪技術體系全面實現數字化 (2004-11-30)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人民
瀏覽:1220
經過全國33個承建單位約5年的建設,由國家測繪局組織實施的國家基礎測繪設施項目日前竣工。這標志著我國傳統測繪技術體系全面實現了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歷史性跨越。
項目在建設和試運行過程中,堅持邊建設、邊生產、邊見效益的原則。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測繪部門利用項目建成系統已經完成了約55萬幅圖的基礎測繪任務,開發研制了400多個應用系統,累計實現測繪服務總值約18億元。
項目建成了由航空航天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等4個單項工程組成的現代化基礎測繪設施,一個國家級和31個省級基礎地理信息中心,4個國家級、27個省級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生產基地,建立了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傳輸網絡。
國家基礎測繪設施項目的建設,極大地提高了測繪部門的數字化測繪生產效率和基礎地理信息的更新水平,數字化測繪生產能力較項目建設前提高約4倍,基礎地理信息管理服務技術體系初見雛形,并建成了我國首家測繪系統數據傳輸專網??中國測繪網。
項目的實施,使基礎測繪部門的服務功能大大增強,陜西、吉林、上海、天津等省(市)紛紛建成綜合信息系統,數字河北、數字重慶、數字黑龍江、數字廣東等項目建設正蓬勃開展。一大批專題地理信息系統建成并投入運行,為管理決策及各項公共事業提供了測繪保障。
項目各承建單位為南水北調、三峽工程、山川秀美工程、黑龍江生態省建設工程、磁懸浮快速列車工程、機場修建與擴建工程等國家和地方實施的重大工程提供了直接的測繪保障服務。例如在南寧至吳圩、水任至南寧、山心至六景這三段高速公路設立規劃中,利用測繪部門提供的基礎資料和測繪技術保障,縮短了公路里程56公里,為國家節約投資8億多元。在天津市危陋平房改造和道路拓寬工程中,利用測繪部門提供的地理信息數據和技術服務,為天津市節約資金上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