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部低溫超導材料率先步入產業化 (2005-02-23)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1220
由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中信金屬公司等4家股東共同出資組建的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一年半的時間,該公司NbTi超導錠、棒項目順利完成,并于2004年11月6日舉行投產典禮。這標志著我國低溫超導材料產業化正式拉開了序幕。
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項目立項和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國家科技部、陜西省和西安市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項目屬國家發改委重點支持的高科技產業化示范項目,引進了國際一流的加工和檢測設備,配置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產化設備以及自主研發的專用設備。從2003年7月開始建設,到2004年8月開始試生產,生產的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了國際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一期年產值將達到3億元。正在建設中的二期工程項目???低溫超導線材,將實現年產300tNbTi超導線和100tNb3Sn超導線材,以滿足MRI市場、ITER以及國防軍工的需求,項目完成后,年產值將達到7億元,將使我國在超導材料產業化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動我國相關領域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公司的三期目標是開發高溫超導材料及超導磁體、電纜等,年產值將達到約10億元。
超導體發現于上個世紀初,超導體在超導狀態下電阻為零,可輸送大電流而不發熱、不損耗,具有高載流能力,繞成磁體后可長時間無損耗地儲存大量的電能以及能產生極強的磁場。超導體具有3種特性:零電阻、邁斯納效應、約瑟夫森效應。20世紀60年代,發現鈮基超導材料后,液氦下使用的低溫超導材料開始得到了廣泛應用。到80年代,液氮溫度區使用的高溫超導材料的出現,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超導技術被認為是21世紀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在能源、信息、交通、科學儀器、醫療技術、國防軍工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巨大的開發前景。超導材料則是超導技術得以廣泛應用的物質基礎。目前,實用超導材料主要有NbTi、Nb3Sn低溫超導材料和Bi系、Y系高溫超導材料。其中低溫超導材料占90%左右。超導材料主要應用于國防軍工大型科學工程項目與民品。大型科學工程項目如:建于歐洲的大型質子對撞機,即帶電粒子在超導磁體系統的加速作用和約束下,達到一定的速度進行對撞,研究粒子微觀結構;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試驗裝置??國際熱核反應堆(ITER),可使1g核燃料釋放出相當于8t石油的能量,是國際合作組織規劃的世界上最大的聚變電裝置;我國中科院等離子研究所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超導托克馬克裝置HT-7等都需大量的低溫超導線材。民品如:醫院檢測人體中的變異細胞使用的核磁共振成像儀(MRI),其核心部件是超導磁體,與常規磁體的MRI相比具有非常高的圖像分辨率;超導磁懸浮列車速度快、噪音小、運行平穩;超導儲能系統穩定可靠;超導變壓器能耗??;超導磁分離系統的強磁場使分離更徹底;超導電機功率大、體積小、噪聲低,非常適合于軍事艦船的動力推動系統。目前,全球超導材料市場需求已達30多億美元。據權威人士預測,到2010年超導材料市場需求為150~200億美元,2020年將達到1500~2000億美元。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從事實用超導材料研究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在加工和組織控制方面始終處于國際先進行列。多年來,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作為我國主要從事超導材料研究的單位,緊跟世界超導材料研究前沿,在NbTi、Nb3Sn低溫超導材料和Y系、Bi系高溫超導材料與MgB2新型超導材料方面,承擔了國家五年科技攻關計劃、攀登計劃、863高技術、國家重大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取得了多項具有國際領先和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專利技術,在國內外超導界享有較高聲譽。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在超導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與法國、美國、日本、奧地利等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2003年法國國家科研中心與我國科技部就超導材料領域正式簽訂了中法聯合實驗室,實驗室的建立和雙方在超導領域取得的合作成果得到了法國總統希拉克的高度評價。
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不斷探索、銳意進取、積極進行科研院所改制的結晶,也是中國超導人多年來創建超導材料產業的夙愿。相信該公司將會發揮其自主知識產權的專用核心技術,以高效的經營機制,以科學的管理模式,生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超導材料,為我國超導材料產業化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