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對一單通謹慎
“對于需要施行手術的患者,檢驗單據肯定是要重來。”某三甲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醫師說,不是為了賺患者那點檢查費,而是患者在其他醫院檢查的儀器、醫生技術,與自家醫院相差較大,害怕誤診,不是腫瘤誤認為腫瘤而開刀了,到時患者會以醫療事故為由吵鬧。做手術畢竟不能隨便“下刀”,還是要徹底清楚“敵人”后才好下手。
中山二院醫務科副科長褚忠華說,外科醫生對其他醫院檢查結果多較謹慎,“基層定性,我們不但定性還要定量。”他解釋,基層醫院檢查的影像可能會看到患者肝臟有腫瘤,但他們多是平掃。需要做手術時,醫院需重新檢查,基層醫院是2排CT掃描,而大醫院則是64排,清晰度高出很多。術前檢查不但要認真多是不是腫瘤,還要仔細定位腫瘤,看腫瘤與血管的關系,看是否可作切除手術。相對手術科醫生,內科和非手術科醫生對一單通的認可度則相對高。
一單通要執行,一定要質控
由于各院之間檢查儀器、醫療技術不同,使得檢查結果互認在臨床難以完全執行。“一單通要執行,一定要質控。”中山一院醫務處處長劉全?說,由各省市質控部門對各個醫院檢查設備、程序做標準化。在質量控制水平達到規定標準時,才能保證“一單通”的執行。
褚忠華也表示,一單通首先需要各醫院檢查標準化。小醫院或弱勢的三甲醫院儀器更新換代跟不上,還有一些醫院檢查的參照指標不一樣,這些是困擾一單通行真正原因。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1-07-15
2020-02-14
2019-07-18